会议动态

强师之基·首届教师教育者平行分论坛五: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区域和跨区域领导力与欠发达地区教师专业发展

最近更新时间:2022-12-23 10:02
 
11月26日至27日,由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成功召开强师之基·首届中国教师教育者论坛(Teacher Educators in China, 简称“TECH”)。 本届中国教师教育者论坛的成功举办给与会者提供了广阔的研究视角、丰富的资源平台,教师教育者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思想在这里得到交流与分享。
 
平行分论坛五以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区域和跨区域领导力与欠发达地区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共有十位来自不同类型教师教育机构的汇报者围绕主题分享相关的研究成果。本分论坛分别由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叶菊艳副教授和沈阳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刘东方副教授主持及点评。

上海师范大学童姚瑞汇报题目为《上海市实践型教师教育者领导力现状调查研究——以某市属师范大学为例》。其指出中小学教师往往以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身份参与到高校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培养中,但是其帮助师范生实现专业社会化的作用往往被低估,关注这一群体的领导力发挥是有必要的。研究分析了实践型教师教育者作为科学管理者、参与合作者、研究学习者、启发促进者、发展评价者的角色,以量化统计方式描述了他们在指导师范生教育实习中的领导力发挥状态、水平和存在问题,同时他们在科研引领、教学研究、情感培养等方面的不足还有待加强。

华南师范大学杨欢燃、石巍汇报题目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跨区域领导力:价值意蕴,要素与实践》。其指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区域间教育不均衡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作为实践型教师教育者重要代表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跨区域领导力愈发重要。该研究分析了名师工作室跨区域领导力有效发挥的案例,探索了跨区域领导力的五个构成要素(前瞻力、感召力、影响力、决断力、控制力)及其关系。

金沙教育研究院陈艳娇汇报题目为《欠发达地区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区域领导力提升与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其以金沙县与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合作的项目实践为案例,呈现了如何多方协同提升基础教育界的教师教育者(教研员、师徒制中的“师傅”、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的区域领导力,以及这些教师教育者又是如何去提升当地教师的专业发展。陈老师指出,在金沙县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区域领导力的提升方式上,主要是采取了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主研究的做法。而在下一步的资源辐射中,金沙教育研究院联合教师教育者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项目实践,旨在促进教师提升其学科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活动策划能力、个性化指导能力、精准讲授能力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孟祥垒汇报题目为《西部乡村小学教师增值评价设计发展的研修实践》,提出教师对增值评价的学习和应用有助于学生的全面能力提升。孟老师以自身项目为例,展示了该项目依托校际间相同学科一线教师、高师院校专家、研修员组建的在线研修共同体,通过研修实践活动对教学设计不断迭代完善,以达成增强教师增值评价设计能力的效果。

内蒙古师范大学闫庆萍汇报题目为《从课例研究到模式研究:“互联网+教研”的新范式》。在当前乡村教育振兴背景下,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研工作的保障和支撑。闫老师指出当前已有的一些研修模式往往过于模式化、效果不持续而难以被教师有效接收,为了让乡村教师、新手教师获得系统化、常态化、可持续的研修环境,有必要建立“互联网+教研”的新范式。其指出研修新范式可以以高校教师、旗区教研员、城市教师和乡村教师构成的研修共同体为中心,开展模仿性学习、实践性应用、针对性改进、创新性发展四个阶段循环往复的常态化混合研修,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予以伴随性的指导。汇报者还分享了这一新范式的在试验区的应用情况,从2019年至今参加研修的教师累计200余人,并且陆续有新的学校加入研修行列。

伊犁师范大学曲燃汇报题目为《新时代乡村教师乡土情怀的困境与强化路径》。新时代的乡村教师肩负着乡村教育振兴与乡村文化传承的双重使命,这就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深刻的乡土情怀,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也是让教师扎根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本研究首先拆解了乡村教师乡土情怀的具体意涵,发现其蕴含着教师对于乡土文化和教师职业的认同、对于乡村振兴使命和教书育人责任的担当、以及对于乡村学生和乡村社会的热爱。然而以上述维度来观照现实处境,发现当前乡村教师存在着乡土文化基础、薄弱职业认同感不强、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感淡薄等现实问题。为了深化和厚植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有必要在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中筑牢乡村教师乡土文化之基,在弘扬崇高形象和优化综合待遇上增强乡村教师职业获得之感,在教师自主意识和乡村社会支持下重塑乡村教师参与公共治理之势。
北京师范大学郑柯岩汇报题目为《与时间共舞:对X校跨省域集团化办学支援教师的质性考察》。其指出在当前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理念影响下,教师交流轮岗,尤其是选派支援教师转入受援校进而助力受援校的教学提升、教师教育和学校改进,已然成为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的重要措施。然而已有研究表明支援教师可能面临着重重困境,其在跨地跨校后的生存境遇、工作与专业发展情况较少受到关注。研究者有必要思考能够反映支援教师所处结构、同时又作为社会构成性因素的“时间”。由此,该研究选择了北京市X校以集团化办学形式支援河北省雄安新区的项目为案例,以时间社会学视角进行分析,发现支援教师受到不同结构层次时间的限制和干扰,还面临着与各方主体在时间节奏上的差异和冲突。纵使受到结构制约,支援教师并非是“困在时间里的人”,他们反而“与时间共舞”,尝试浸润式重构雄安当地学校的制度时间,并且后续能够面对不同事项的接踵而至、工作部署的中断、工作压缩生活等涌现出来的时间挑战。

广西师范大学周丽琴汇报题目为《澳大利亚乡村教师专业学习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从内涵特征,现实困境,路径选择,以及对我国的启示这四个方面作了汇报。其指出当前由地方政府发起的指令式模式和由大学提供课程、工作坊间、讲座等的模式,都主要依托外部塑性的培训体系,更多地是一种外在于教师的、教师被动接受的、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而教师专业学习的理念应当是强调为教师提供自我导向的、持续发展的、与教师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的学习活动。澳大利亚较早受到这一理念影响并已将其运用到乡村教师留任和持续当中,其乡村教师专业学习具有自我导向、情境融入、持续驱动的特征,不过也面临着专业条件受限、学习内容缺乏针对性、学习对象覆盖率较低、专业学习意识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了创设在线学习平台方式、搭建在线学习共同体、设置乡村等方式。周丽琴指出,澳大利亚的做法为我国乡村教师培训改革提供了融入现代性信息技术、弥合乡村社会空间、覆盖全学科全阶段的有益启示。

西安市雁塔区教育局郑小君汇报题目为《西安市“名师+”研修共同体:政策、理念与实施》。在国家战略和优质均衡发展需要的背景下,西安市从2019年8月开始就全面系统的启动了“名师+”研修共同体,实现了“市、区、县”三个层级、“名师、骨干、潜力”三类教师的人员构成。这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究模式不仅突破了传统的一对一的单向研修模式,而且可以使教师研修打破时空界限、不受疫情干扰。同时该模式具有任务式驱动、教科研引领、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等特征。

广西师范大学郝雅馨汇报题目为《县域教师培训机构的协同发展研究》。其指出,县域教师培训是基础阶段教师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但是纵观我国县域教师培训机构的研究,面临着培训成效不佳、机构发展失衡等问题。因此该研究将协同发展引入到教育领域,结合县域教师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发展、县域教师培训机构的特点与优势、发展目标和社会需求,提出了通过县域教师培训机构的协同发展来致力于问题的解决。
担任分论坛主持人的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叶菊艳副教授在每位报告者结束汇报后及时进行对话与回应,沈阳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刘东方副教授在报告完成后开展集中评价,予以每一位报告者详实的操作性建议。
 
 

 
重要日期
  • 论文摘要递交截止时间

    2023年08月31日

  • 论文全文递交截至时间

    2023年09月15日

  • 参会人员报名截止日期

    2023年09月20日

  • 报到时间

     2023年10月13日

  • 会议时间

    2023年10月14-15日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 承办单位:
    邢台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太行分中心
  • 学术指导: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
  • 支持单位:
    邢台学院学报编辑部

展开

0

DAYS

倒计时

收起

0

距离会议开幕还有

扫一扫,查看微官网